来源:市重大项目办 时间:2025年01月27日
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,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,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。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市重大项目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在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,超前谋划,狠抓统筹,实干攻坚,超额完成轨道交通年度投资目标,轨道交通43公里开通投运,“1站5口”建成投用,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,超额完成全年建设计划任务。
一、2024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
(一)圆满完成轨道建设投资任务
一是超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。轨道交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2.4亿元、建安投资212.5亿元,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00.7%和108%。在建铁路工程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.3亿元,建安投资近6.0亿元,完成年度目标的100%。
二是3条线段及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高质量开通。3号线一期(东四十条—东坝北)、12号线(四季青桥—东坝北)、昌平线南延一期剩余段(西土城—蓟门桥)及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实现开通试运营,轨道交通线网进一步完善,轨道交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。
三是在建线路建设有序推进。8条在建线路正有序开展。实现M101线一期、1号线支线、首都机场线增设望京南站项目开工建设。“1站5口”(昌平线南延一期朱房北站,亦庄线亦庄火车站B口及C口、大兴线新宫站D口、14号线阜通站A2口、昌平线南延一期学院桥站D2口)建成投用。京唐城际铁路主体结构完工,市郊铁路副中心西段全面进地施工。
四是京冀协同机制持续发力。建立京雄快线(北京段)京冀两地联合调度、工作提示、协助检查三项机制。建立健全轨道交通22号线京冀联合调度工作机制,常态化推进协调工作,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。
(二)积极推进安全质量和科技创新协调督导
一是完善协调工作机制。修订完善《贯彻落实〈北京市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规定〉工作方案》《关于协调落实工程建设“五统一”要求的指导意见》《关于协调落实工程建设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印发《北京市在建地铁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协调工作制度(试行)》,不断提高安全质量协调督导工作质效。
二是有效形成工作合力。督导参建单位落实安全质量和绿色文明施工要求。
三是促进科技创新应用。组织推动防渗攻关、地热应用等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设备、新工艺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应用。
二、主要工作措施
(一)指挥部平台统筹作用进一步加强
充分发挥指挥部平台总揽作用,指挥部领导高位协调调度,破解制约工程建设重难点问题;超额完成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。
(二)轨道交通审批机制创新工作进一步深化
学习借鉴上海等外埠五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关做法,探索改进我市轨道建设审批办理流程,推进站城一体化开发建设模式等机制研究。
(三)线路开通质量得到全面提升
大力推进装备智能制造,利用科技手段强化安全质量管理,推进绿色低碳转型,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。
(四)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
坚持以党纪学习教育和市委巡视整改落实为牵引,队伍结构改善优化,干部专业化、年轻化、能力水平均有提升。积极探索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,党建工作品牌取得更优效果。
三、2025年主要工作思路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“十五五”规划谋划之年。市重大项目办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和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着眼首都“四个中心”建设目标,充分发挥指挥部平台统筹总揽作用,求真务实、迎难而上、精准调度,及时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,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,高质量全力协调推进各项重大项目建设,全力为首都重大工程建设协调、高质量推进作出更大贡献。
(一)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
一是确保完成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任务。提前谋划研究“十五五”时期规划建设工作,制定2025年建设计划。协调市、区两级加快手续审批,加大征拆和连续施工保障力度,督促京投公司加强施工组织,确保年度投资任务落地。
二是高质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。计划实现17号线、6号线南延年底前具备初期运营条件,8号线大红门站、16号线苏州桥站A口年底前具备初期运营条件。有序推进3号线一期东段、22号线、M101线一期等10条(段)在建线路加快建设。实现R4线一期北段、19号线二期(北延及北延支线)2条(段)线路开工建设。
三是加快推进在京铁路建设。力争京唐城际铁路隧道段基本完工。实现市郊铁路副中心西段主体结构完工,完成S6下穿京唐城际铁路预留工程。
(二)加强安全生产管控和探索新技术落地应用
深入研究地铁规划建设应对地下水位上升的工作措施建议,持续推进科技“四新”应用,协调解决工程本体和环境安全风险隐患。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“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”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