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十一周年。新年伊始,两项跨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就分别迎来重大节点——京雄快线北京段盾构区间实现双线贯通、22号线(平谷线)永顺站主体结构实现封顶。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逐步构建起了覆盖广泛、层次分明、安全高效的三地快速联通纽带,“轨道上的京津冀”已初具规模。
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(京雄快线)永清临空站—大兴机场站区间北段左线和右线日前相继按期洞通,这是继2024年下半年区间南段双线洞通之后的又一重大节点,标志着京雄快线北京段盾构区间全部顺利贯通,即将进入铺轨阶段,实现了京雄快线项目建设2025年“开门红”。
京雄快线北京段北段盾构区间全长3.5公里。施工采用了两台土压平衡盾构机同时掘进。由于紧邻京雄城际铁路等因素,施工期间遇到了不少难题。“我们克服了侧穿京雄城际铁路的难题,以及中间风井二次始发、长距离掘进、富水砂层接收等困难,有效保证了盾构机的连续掘进和顺利接收。”河北雄安轨道快线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人魏乾坤介绍。
市重大项目办轨道一处二级主任科员程禹皓介绍,线路建成后,从雄安航站楼站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仅需30分钟,对于形成京雄两地一小时都市圈、打造“轨道上的京津冀”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为了加快推进京雄快线北京段高质量建设,市重大项目办组织京冀两地有关部门协同建立了联合调度、工作提示、协助检查等多项工作机制,梳理形成28项支持事项,清单化推进手续办理工作,为工程建设有序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京雄快线是雄安新区规划“四纵两横”区域轨道交通网络的“一纵”,也是新区规划“一主多支”轨道快线网的“一主”。通过融入综合交通枢纽、多种方式换乘等措施,京雄快线建立了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,可高效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。
·相关新闻·
地铁22号线永顺站主体结构封顶
地铁22号线永顺站于近日实现主体结构封顶,这是继高楼站后全线第13座实现结构封顶的车站,为后续轨道铺设、设备安装、装饰装修等工作奠定了基础,也为附属结构施工、永顺站—北关站区间盾构始发创造了条件。
22号线西起朝阳区东大桥,东至平谷新城,途经朝阳区、通州区、河北省三河市、平谷区等地区,串联了CBD核心区、定福庄组团、城市副中心、河北燕郊、平谷新城等重点功能区。线路全长约81.82公里,地下段约54.52公里,地面及高架线约27.3公里,共设置22座车站,包括地下站19座、高架站3座,其中换乘站12座。在河北燕郊设置车辆维修综合基地1座,在东五环东侧平房乡设置停车场1处。
永顺站为22号线西起的第八座车站,位于通州区永顺镇,为地下三层叠落曲线侧式站台车站,使用明挖法施工。据京投轨道快轨公司安全生产一部部长姜瑞军介绍,车站主体结构长212.2米、宽27.2米、高29.6米,基坑深31.3米。为了确保结构安全和工程质量,施工采用地下连续墙+内支撑围护体系,地连墙的深度达到55米,钢筋笼单幅重量达75吨,加工及吊装难度极大。项目团队结合工程实际采用了现场整幅加工的方式,最后用两台350吨履带式起重机整体抬吊,安全破解了加工及吊装难题。
此外,永顺站位于线路的曲线段上,还面临着结构随线路进行转弯的难题,对施工控制精度要求很高。“我们经过反复推演,最终通过加密测量放样、细化转角接头等措施,攻克了小角度转弯的施工难点,确保工程顺利推进。”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号线09标项目总工程师李元明介绍,永顺站地层主要为粉细砂,承压水位较高,车站应用了高密实和强抗裂性混凝土、新型外包防水和接缝防水材料及工艺,在渗漏防控新型技术研究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应用效果。摄影/本报记者 魏彤